当曲源头地区(如霞舍日阿巴山附近),位于唐古拉山东段北麓,海拔约4900-5300米,分布着大面积的泥炭沼泽,是长江初始水量的重要来源。
长江文化公园(上游段)影像资源研究中心、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人民政府、政协杂多县委员会、青海极地自然资源调查研究院共同重树的“长江源”唐制碑。
长江源头最大的泥炭湿地——查旦湿地。这里是迄今所知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中低纬度高原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青藏水乡”。
美丽的当曲湿地“金字塔”。
当曲源。日照金山处为长江与澜沧江分水岭。图片中心的影像为“长江源”唐制碑。
长江源湿地树碑活动团队成员合影。长江文化公园(上游段)影像资源研究中心成员、三峡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赵方(右一)主持树碑仪式,政协青海杂多县委员会主席尕松尼玛(右二)致辞。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管理处生态环境执法局书记、局长东珠,为树碑举行藏族仪式。
考察团队成员与当地群众一起“贡水”庆祝“长江源”树碑。
“长江源”碑文“江源赋”:
乙巳二月①,源说长江。首访通天河,再问金沙江,今探长江源。
长江之源,源自冰川。融雪成涓,孕育湿地。泥炭湿地,寰宇之奇②。三川归一③,水生万物。五曲归宗④,扇流通天⑤。
源说长江,不唯禹贡⑥。生态之基,文化之迷,发展之势,寻根问天。
注:①农历二月,长江源千里冰封,并非仲春。②长江源区的泥炭湿地主要分布在当曲、沱沱河、楚玛尔河等源头流域,长江总水量的25%-30%源自三江源湿地。③沱沱河、当曲、楚玛尔河共同构成长江之源。④沱沱河、当曲、楚玛尔河、布曲、尕尔曲在长江源地区蜿蜒曲折,形成多支交汇的格局,这些河流在囊极巴陇等地交汇,最终形成长江干流通天河。⑤在沱沱河上游至通天河段,河流发育成典型的辫状水系,呈现出多河道交织、沙洲密布的独特地貌。⑥《禹贡》,中国地理文献经典,书中提出“岷山导江”,误将岷江当作长江正源。这一观点影响中国地理学近2000年。
(作者:尔可)
长江有三个源头: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北源楚玛尔河。
在完成对长江正源的考察后,2025年6月27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上游段)影像资源研究中心联合政协青海杂多县委员会、青海极地自然资源调查研究院,对长江南源——当曲展开考察,在江源扎西格君重树“长江源”唐制碑,并对国家地理标志进行保护性加固。
当曲,藏语意为“沼泽河”,源头名多朝仁(多朝能),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东段北支霞舍日阿巴山东北麓的沼泽地带。霞舍日阿巴山海拔5395米,其东北2.5公里处为海拔5139米的卡霞结峰,9公里处为海拔5217米的纳得峰;西侧11公里处矗立着海拔5403米的尺宰峰,西南7公里处则是5601米的压麻峰。这一排连绵高耸的山峰成为长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2008年9月,青海省三江源科学考察工作历经41天,行程7300多公里,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手段,测得当曲长360.34公里,比沱沱河长11.71公里。
本次考察从清晨6:30持续至23:00,团队对当曲源湿地和查旦湿地进行了深入调研,实现了对长江南源新的影像表达。长江南源当曲泥炭湿地总面积达6400平方公里,湿地上限海拔5350米,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中低纬度高原湿地。
重塑“长江源”碑活动由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上游段)影像资源研究中心成员、三峡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赵方主持。政协青海杂多县委员会主席尕松尼玛、青海极地自然资源调查研究院院长张永等介绍了相关情况。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上游段)影像资源研究中心成员李亚隆现场诵读《江源赋》。参与活动的包括主办方代表,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四川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当地群众。
“长江源”碑通高180厘米,象征长江180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底宽63厘米,对应长江6300公里长度;碑帽10厘米,代表长江年径流量1万亿立方米。碑身刻有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上游段)影像资源中心撰写的《江源赋》。此碑由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上游段)影像资源中心、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人民政府、政协杂多县委员会及青海极地自然资源调查研究院重树。
内容来源:三峡日报三峡日报通讯员尔可
图片由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上游段)影像资源研究中心摄制组李亚隆张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