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博物馆2024年度工作报告

  一、打造精品展陈,行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一是基本陈列喜获殊荣。积极响应中国博物馆协会及湖北省博物馆协会举办的展览精品推介评选活动,我馆基本陈列不仅赢得评委会的高度赞誉,亦引起文博界同仁的广泛关注,一举夺得“全国十大”优胜奖及“省六大”特别奖。二是展览形式持续革新。自主策划并成功实施“为我中华 志建三峡”、“百年峥嵘 水电华章”等多个巡回展览,不仅丰富了展览内容,也实现了展览从馆内向社区、军队、学校的延伸。三是馆际协作推进文化交流。先后成为中国博物馆协会、湖北省博物馆协会、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联合体、长江流域博物馆联盟等组织的成员;与四川博物院携手,共同策划《大江东去——长江水文化展》的首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与传承长江文化的重要指示,助力长江沿线文物与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

  二、增强征集力度,藏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是多渠道开展藏品征集。征集到潘家铮院士三峡工程手稿资料、谭靖夷院士1950年福建省劳动模范纪念章、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三等功奖章证书、三峡移民百佳移民户牌匾、98湖北抗洪纪念奖章等实物藏品,截至目前,博物馆馆藏已达5600余件(套)。积极推进文物调拨与鉴定。经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评定博物馆三级及以上文物135件(套)。

  三、围绕使命目标,宣教功能进一步发挥

 一是结合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各类宣教活动。不断完善红色教育、科学家精神教育、水电科普教育等参观专线,并被中国水力发电学会授予“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二是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建立完善群众组织。成立“壮歌三峡”三峡工程博物馆志愿服务团,增强了接待力量,博物馆青年团队被三峡集团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11月发布《三峡工程博物馆志愿者管理细则》,组织举办志愿者培训讲座5期,为博物馆工作汇聚更大力量。三是针对不同群体,丰富优化研学教育内容。结合暑期、秋季研学高峰期,推出水电科普研学,以“参观+研学”模式,为不同年龄段学生定制专属研学线路,打造好奇水电研学品牌,三峡工程博物馆成为三峡大坝研学的重要载体。四是优化讲解服务,持续提升接待力量。修编完善工程馆讲解词、三峡馆英文讲解词,编写《三峡工程博物馆讲解服务细则》,进一步提升讲解服务品质。五是扩宽宣传渠道,积极发挥媒体宣传作用。开放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官网等多个宣传平台,及时更新博物馆各项工作成果。依托各类媒体资源,全年累计发布新闻报道100余篇,其中国际博物馆日“奇妙博物馆游”、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优胜奖、三峡娃娃行、“国庆假期·出游”观展览学知识等报道在央视新闻直播间、学习强国、国资小新、国家文物局、中国日报网、新华社等媒体平台发布,博物馆传播力持续增强

  四、完善服务体系,服务品质进一步提高

 一是不断优化对客服务设施,提升观众参观体验。完善和更新了直饮水机、手机充电桩、观众座椅、轮椅、婴儿车、观众调解室等观众服务设施。制定并发布制定了《三峡工程博物馆观众服务管理办法》,发出并收回观众满意度调查表1871份,观众满意度达99.54%。二是做好安检工作,守住安全底线,全年零安全责任事故。三是有序开展消防、维修、保洁、园林绿化、绿植租摆等日常运维工作。全年组织开展博物馆突发火灾应急疏散演练3次。

  五、持续强化内部建设,致力打造国家级博物馆

 智慧博物馆建设与时俱进。博物馆紧密跟踪行业动向,不断加强博物馆数智化领域行业交流,围绕智慧导览、智慧展陈等核心业务进行市场调研;积极探索AR导览、透明LED屏、虚拟数字人、AI讲解、3D裸眼屏等高新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场景,开展智慧博物馆相关调研座谈共计17场。学术研究取得较大突破。博物馆组建由高级职称主任专业师牵头,以博物馆青年职工为成员的学术研究专班,启动学术研究工作;本年度员工公开发表论文3篇,2篇论文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第三届(2024)“红色工业文化育人”学术论坛并荣获“优秀论文”,1篇论文入选第十二届(2024)广府文化论坛年会,1篇论文荣获湖北省博物馆协会202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一等奖,申请新型实用专利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