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馆
基本陈列 | 三峡工程博物馆一楼
开始探馆
       三峡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追梦近百年,研究数十载,建设十七年,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克服无数困难和挑战,三峡工程如期顺利建成,发挥了巨大综合效益,几代中国人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本馆介绍了长江的历史、资源状况、灿烂文明和洪水灾害,从三峡工程的最初设想、勘测设计、规划论证到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从三峡工程开工建设到投入运行并发挥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巨大综合效益,全方位展现三峡工程的建设历程。
万里长江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亿万年来奔腾不息。长江流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哺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孕育着悠久灿烂的文明。自古以来,长江就有舟楫之便、灌溉之利,人们在长江流域建造了诸多水利工程。同时,长江水患频发,未能得到有效治理,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百年追梦
兴建三峡工程,治理长江水患,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三峡工程从提出设想到付诸实践,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史过程。1918年,孙中山提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设想,开启了三峡工程百年追梦历程。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三峡工程,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之付出极大心血。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勘测设计、规划论证后,1992年4月,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圆梦三峡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为建设三峡工程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下,广大建设者艰苦奋斗,百万移民群众重建家园,历时17年,三峡工程顺利建成,谱写了世界水利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篇章,中华民族的世纪梦想终于变为现实。
新时代 新三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强战略统筹和规划引导,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运行好管理好三峡工程、更好发挥国之重器综合效益指明了方向。
结束语

万里长江,亘古奔流,富饶的资源哺育了世代中华儿女;三峡工程,百年梦圆,巍峨的大坝守护着两岸百姓平安。三峡工程成功兴建,树立了世界水利建设史上的崭新丰碑,凝结着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奋斗精神,是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壮丽征程的坚实步伐。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管理运行好三峡工程,继续拓展工程的综合效益,使之更好地服务于长江经济带建设,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让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